一、油料種子的基本結構
油料種子的種類繁多,它們的外部形態各具特點,但它們都是由胚珠發育而成的,從植物形態學來看,絕大多數種子的基本結構具有共性,即每粒種子都是由種皮、胚和胚乳等部分組成。如圖1—1(無胚乳)和圖1—2(有胚乳)所示。
1、種皮
種皮是包圍在胚和胚乳外部的保護構造,在種子的最外層。種皮含有大量的纖維物質,較堅硬,可以抵抗外界的不良影響,對內部的胚和胚乳起到保護作用。種皮的表面狀況、顏色及斑紋隨品種而異,可用來鑒別油籽的種類和質量。
種皮是由植物胚珠的內外珠被發育而成,在成熟種子的外部可看到其發育的遺跡:種孔、種臍、臍帶和內臍,如圖1—3所示。
但有些種子在發育過程中胚珠附近的細胞發生了變化,這些遺跡便不復存在。
2、胚
胚是種子最重要的部分,雖然各類植物種子的形狀很不一樣,但構成胚的器官卻大都相同,一般為胚芽、胚軸(或稱為胚莖)、胚根和子葉四部分。
胚芽又稱幼芽或上胚軸,它是葉莖的原始體,位于胚軸上端,它的頂部就是莖的生長點。
胚軸又稱胚莖,是連接子葉與胚根的過渡部分。它位于子葉著生點以下,因此也稱為下胚軸。
胚軸與胚根的界限從外部看不清楚,只有根據詳細的解剖學觀察才能確定。胚根又稱幼根,位于胚軸下面,為植物未發育的初生根,有一條或多條。
子葉即胚的幼葉,具一片(單子葉植物)或兩片(雙子葉植物)或多片(裸子植物)。油料作物大多為雙子葉植物,子葉在種子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雙子葉植物種子的胚芽著生于兩片子葉之間,子葉起了保護作用。子葉的功能是儲存和吸收營養物質(特別是無胚乳種子),以供給胚的生長發育。
3、胚乳
胚乳是種子發育中的特殊營養組織,含有脂肪、糖類、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為胚的發育及胚發芽生長提供養分。有些種子在胚的發育過程中胚乳會被吸收而消失,成熟時形成無胚乳種子。像各種豆類、胚乳被吸收而消失,形成肥大的子葉,其養分貯存于胚的組織內,尤以子葉內為最多。有些種子在成熟時胚乳仍存在,供胚發育成幼苗時的養分,這些種子稱有胚乳種子,如蓖麻和玉米等。大部分油料作物的種子屬于無胚乳雙子葉種子,例如大豆、花生、油菜籽、棉籽及葵花籽等。有胚乳雙子葉油料種子有蓖麻籽、芝麻、亞麻籽、油桐籽及烏柏籽等。有胚乳單子葉種子有椰子和稻谷(米糠之源)等。
二、油料種子的細胞結構
油料種子是一個生命體,與其他有機體一樣,都由大量的細胞組成。油料細胞隨油料品種、所在油籽部位及行使的功能不同,其形狀、大小存在差異,但其基本構造是相同的,一般都包括細胞壁和填充于細胞壁內的原生質體這兩部分。
細胞壁由原生質體向外分泌的產物所構成,包圍在原生質體的外面。細胞壁的功用主要是維持細胞一定的形狀,保護細胞內部組織,使生理活動能順利進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質。此外,在油籽最外層組織的一些細胞壁中,往往還含有蠟質及角質等。
成熟油料種子細胞內的原生質體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器所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及其他均勻分布的貯藏營養物質,如蛋白質和淀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