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強生物燃料和生物基產品創新
來源:環球糧機網發布時間:2015-02-10 18:12:07
摘要:近日,美國農業部和能源部宣布投入4260萬美元開展14個項目,以促進更高效的生物能源生產及其原料改良。其中生物質研究與開發新計劃有5個項目,旨在開發具有經濟和環境可持續性的可再生生物質資源,促進可再生燃料和生物基產品生產,包括:
近日,美國農業部和能源部宣布投入4260萬美元開展14個項目,以促進更高效的生物能源生產及其原料改良。其中生物質研究與開發新計劃有5個項目,旨在開發具有經濟和環境可持續性的可再生生物質資源,促進可再生燃料和生物基產品生產,包括:
(1)Quad County玉米合作項目將改進現有的玉米淀粉乙醇植物以增加其副產品的價值,并促進建設多樣化的產品生產線,開發新市場,實現環保署有關纖維素乙醇生產和使用的目標。
(2)農業研究局國家農業利用研究中心將利用重組自交系優化油菜籽、芥菜籽和亞麻薺油料作物的油質和產量,并利用遙感和作物模擬方法改進生產策略,將這些作物納入美國西部四個生態區現有的農業生產體系。生產的油將經過氫化處理加工成生物柴油和航空燃油。
(3)Cooper輪胎和橡膠公司將利用基因組測序和分子標記技術優化銀菊膠的生產和質量。開割的橡膠將用于生產輪胎,剩余的植物殘留經評價后將用于生產生物燃料或用作航空燃料的原料。
(4)威斯康星大學將利用牛糞作為纖維(可用來生產乙醇)和肥料的來源,目的是開發有利于環境的新產品生產線的封閉循環系統。
(5)夏威夷大學將優化象草、能源甘蔗、糖甘蔗以及甜高粱的生產,提高其產量和優化預加工,以滿足向航空燃油和柴油的生物轉化。
生物質基因組研究計劃共有9個項目(1150萬美元),旨在利用基因組學技術改良具有發展前景的生物能源原料,利用遺傳繪圖方法分析和尋找有關持久性、耐環境脅迫能力以及發展潛力的遺傳性狀。具體包括:尋找影響楊樹生物質產量和質量的功能基因及分析相關基因和等位基因的特征;分析低地生態型和高原生態型柳葉稷耐非生物脅迫基因網絡的差別;白楊的相互作用組研究,包括在整個基因組鑒定與非生物脅迫抗性及生物燃料相關的功能基因網絡和次級網絡;黍草生物燃料相關性狀的遺傳學研究,利用二倍體Panicum hallii建立模式系統;生物能源草結構的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嵌套聯合作圖群體分析柳葉稷有關產量和質量性狀的自然等位基因變化;利用高通量、田間表型技術鑒定大豆生物質產量組成性狀的遺傳結構;分析高產量多倍體雜交柳樹雜交優勢的遺傳基礎;微管蛋白修飾對楊樹木質形成和耐脅迫(水利用)的雙重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