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辰宇科技糧食安全高峰論壇上,專家、學者和企業老總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暢所欲言,智力交鋒。
從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歷史性的“十二連增”,為我國糧食安全夯實了基礎。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也是糧食的需求大國。糧食生產在年年豐收的同時,進口量也在節節攀升出現了產量和進口量雙高的尷尬局面。而更加不能忽視的是,在我國巨大糧食產量的背后還存在著巨大的糧食損失問題。
論壇上,有專家分析,中國的糧食年年豐收,產量巨大,但庫存也高居世界前列。為什么呢?實際上是低價的進口糧把高價的國產糧食“擠”進了倉庫。糧食生產多了不行,少了更會出問題,所以對待糧食安全問題要有新理念、新對策。專家建議,我國糧食生產應該“內外兼顧、彈性生產、準確預判、靈活多變”。
農業機械化在實現糧食安全的過程中,具有什么樣的地位?作用如何?怎么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糧食安全這個目標?
專家認為,一是農機化支持大規模生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二是農機作為投資大、使用周期長的固定資產投入會極大地影響生產者的決策,使得決策選擇更傾向于糧食生產。可以說,固定投資物的高效利用,在生產決策中具有很大的權重,對于糧食生產來說,農機裝備具有捆綁效益。
來自業內的一位學者則指出,中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歷程其實很短,算來也不過200年時間,與西方發達國家比差距還很大,但是我們承擔的任務又很重。我們要對農業機械化的未來充滿信心。首先從歷史看,世界發達國家都經歷過這樣的發展歷程。美國1910年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但是1940年才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從一個勞動力供養10人,經歷了40年的發展,才發展到一個人供養50人左右,因此說,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先導,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機械化并不是并行的關系,而是先導關系,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我們現在距離這樣的目標還很遠,因此農機人大有可為。
第二,從現實看,我國農業機械化經歷了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糧食生產的十二連增。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從30%增長到60%。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第三,從長遠看,農業機械還有長遠的發展空間,“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農機和農藝的深度融合,給農機化提出了新要求。
在我國糧食生產的供給側改革將給農業機械化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專家分析,“十三五”期間,我們不再單純追求糧食的年年增產。農機人的使命還很重,農機化發展的中級階段,追求的是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烘干環節的機械化就是全程機械化重要的一環。農機化的發展與糧食生產從來都是正相關的關系,農機與農藝的深度融合,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糧食生產的必由之路。
安徽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副局長江洪銀介紹了安徽省目前烘干機發展現狀。他表示,糧食烘干環節的機械化,能夠有效地減少糧食產后的損失率,提高糧食品質。烘干機械的快速發展,為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堅強的裝備基礎和有力的技術支撐。安徽是農機使用大省卻不是制造大省,但在糧食烘干機領域,安徽省內的糧食烘干機生產企業已達到了30家,在使用上,安徽省每年以近千臺的速度增長,去年的保有量達到了6000臺以上,發展勢頭強勁。
糧食生產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提質增效,對烘干機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農業部關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中把烘干列入六大生產環節之一,著力解決薄弱環節機械化難題。因此在烘干環節的機械化發展,在“十三五”期間,必將迎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
安徽省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郭子超表示,辰宇科技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組織這次論壇,一方面顯示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糧食安全問題的受關注性。當農業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當全程機械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烘干機自然就被列入一個重要的日程。當下時機成熟、條件具備,正是發展烘干機的大好時機。辰宇一開始就遠見卓識,早在10年前就選擇了烘干機行業,兢兢業業,盡心盡力發展,深耕十年,發展成果來之不易,未來也將更加精彩。
辰宇科技董事長段賢伍表示,辰宇人一直把“糧食安全”作為企業發展導向,時刻關注糧食安全動態。全體辰宇人愿切實做好糧食安全的服務者,積極推動糧食顆粒歸倉的全程不落地計劃,為糧食安全提供最強勁的動力保障,力爭在糧食烘干的新起點上有更大作為。
在成立10周年之際,辰宇科技還推出了5HCY—50智能干燥機和5H—30雙循環智能干燥機兩款新品。辰宇科技研發的5H系列低溫谷物干燥機以噪聲控制設計、積木式烘干層設計、循環定容式放糧結構設計、智能控制系統設計、灰塵控制設計、角狀干燥結構設計、撒糧機構設計7大全新的科學設計引領行業發展,其系列產品適用于稻谷、小麥、玉米、大豆、菜籽等顆粒料及其種子的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