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糧食問題的突出及農業生產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轉變,糧食干燥技術應用熱潮又一次在北方掀起。鑒于北方地區糧食生產規模對較大,大中型谷物干燥設備發展較快,僅東北地區生產廠家就有20多家。由此也帶動了南方地區干燥烘干機生產的發展,以烘干小麥為主的烘干機相繼出現,小麥干燥技術的研究也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目前,全國小麥烘干機生產廠家達50多家,外資公司有兩家。
各省的小麥烘干機發展不均衡。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機械化水平比不上先進省份的機械化水平,差距很大。至于落后地區,機械化水平更低,差距更大。廣東省和江蘇省小麥機械烘干率比較高。1999年廣東省制定了2005年實現小麥烘干機械化的目標和措施,用以推動環保型小麥烘干機械化的發展。一方面加大科研投資力度,自行開發適合廣東省地理條件及稻谷生產實際的烘干機,另一方面實行購機補貼,引進國外干燥設備建立干燥中心。但效果并不明顯,投資的干燥中心運行艱難,到目前廣東省的小麥機械化干燥率不足5%。
比較發達的地區環保型稻谷烘干機擁有量比較大,而欠發達地區環保型小麥烘干機擁有量比較小。有的省份基本上是空白。因此有很多推廣工作可做。全國小麥年產16470萬噸。若采用日處理量為20噸的環保型小麥烘干機,每年作業期按1.5個月計算,則一臺環保型稻谷烘干機一個作業期的工作量為900噸那么 16470萬噸的稻谷均用機械干燥就需上述環保型小麥烘干機18.3萬臺。即使60%的小麥采用機械干燥,全國仍需10.98萬臺。但目前各省的環保型小麥烘干機擁有量只能以千臺計,由此可見環保型小麥烘干機缺口的巨大,推廣任務的艱巨。
小麥烘干機_小麥烘干塔_小麥烘干設備_小麥烘干機價格_環球糧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