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低溫循環式谷物干燥機,就利用機械干燥來解決糧食生產“最后一公里”問題。
公司董事長朱希,上海財經大學EMBA,曾在日本廣島大學攻讀農機設計與制造專業,并在日本工作14年。通過留交會與南京結緣后,2013年他帶領一支海外留學歸國團隊組建了公司。“之所以選擇創業南京,是因為這里有人才優勢,創業環境也不錯。”朱希說,公司還獲得了政府給予的150萬元創業扶持資金,2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免費使用3年。
統計顯示,我國糧食烘干機械化水平不足10%,是農業全程機械化的短板。看中這塊潛力巨大的市場,公司準備著手研發谷物干燥機。剛開始時,他的海歸團隊就遇到了“水土不服”的問題——國外的產品無法直接適應中國市場。意識到這一問題之后,他們打破原有思路,決定在吸收國外先進的低溫干燥技術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產品技術鏈條,重新就地采用原材料、零件,生產出符合國內市場標準的谷物干燥機。這臺機器高13米、寬2米、深4米,市場售價10萬元。單臺機器一次能烘干4—32噸糧食,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如果多臺機器組合成烘干線,一次能烘干成百上千噸糧食。此外,機器能進行個性化定制,如有的用戶提出要燒天然氣,生產的機器也能滿足需求。
“我們采用了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糧食干燥控制系統,由電腦全自動控制,可監控糧食整個烘干過程。同時,配合電阻式在線水分檢測儀,確保糧食烘干精確安全。例如,烘干種子和烘干糧食所需溫度和脫水程度不同,只需按按鈕就行了,簡單方便,人人都能輕松操作。”朱希介紹,現在糧食干燥主要是人工晾曬的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受制于天氣、場地等自然條件,很容易造成糧食在運輸、晾曬、貯藏過程中的損失,產生二次污染。與人工晾曬相比,使用干燥機烘干32噸水稻或小麥,只需20個小時,而人工晾曬的話需要一個星期左右,費用成本是用機器的3倍左右。
目前,這臺谷物干燥機已出口到泰國、越南、老撾等國。該公司去年在新三板成功掛牌,年銷售額達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