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耕種收儲”環節中,糧食烘干為缺環,糧食烘干技術作為維持儲糧穩定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技術。雖然我國不斷開發出新工藝、新機型、新能源的機型,但我國烘干設備產品規模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程度仍較低,種子作為農業的根基,種子烘干問題仍成為制約糧食烘干設備產業發展的瓶頸。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產量的提高、品質的改良離不開種子,一粒小小的種子,凝聚了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也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環節,選擇好的種子是農民來年獲得好豐收的關鍵。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種業要先行,由于我國種子公司對干燥質量及發芽率的要求十分嚴格,烘種子對干燥機性能的要求比烘商品糧更高,所以在種子烘干的問題上,許多公司望而卻步。
種子烘干、儲藏的關鍵點
水分關。收獲后的麥種的含水量往往過高,麥種水分含量過高會造成種子呼吸旺盛,引起種子發熱、霉變,使種子的生活力和發芽率大大降低,霉變嚴重時,種子便失去利用價值。因此,麥種收獲后要及時烘干,儲存前要達到充分干燥,使種子的含水量達到13%以下時再儲存。
溫、濕度關。溫度和濕度是影響種子新陳代謝的主要因素,種子不宜過度高溫,以最佳溫度為宜,以免高溫燒種子,降低發芽率。
我們中農福安經過不懈努力,智慧“破解”小麥種子烘干的難題。在信陽市平橋區肖店鄉元莊村上元組,用戶汪守兵承包有300多畝土地,主要種植小麥種子,由平橋區種子公司負責收購。種子晾曬的問題深深困擾著他,種子不能在水泥場上晾曬,溫度不得超過臨界溫度,不然容易造成種子畸形苗,嚴重的種子會死亡不出苗,而且晾曬過程中攤薄、多次翻動這些問題都極其耗費人工。2017年5月29日,對于中農福安來說,一個非常有紀念性的日子,平橋區肖店鄉汪老板使用我們的5HNX-30型烘干機進行首次烘干小麥種子,小麥種子進塔之前在22個水分左右,我們的技術人員將溫度調為最佳溫度烘干,用時23個小時左右(包括進料時間和出料時間),小麥種子出塔之后的水分降到13個水分。而且經過信陽市平橋區種子公司對種子出芽率進行檢測,出芽達到90%,比常規的晾曬出來的出芽率80%,還要高出十個百分點。

小麥種子烘干前的效果圖
小麥種子烘干后的效果圖
我們中農福安不斷求實創新,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精準定向的結構調整,尋求我公司轉型發展的突破口。種子烘干面臨著許多重大考驗,但我們中農福安敢于直面困難和挑戰,因為我們有信心、有實力、有底氣。“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業種子是人類社會維持生計的物之源、產之本,農民是弱勢群體,賺的是體力與汗水的辛苦錢,我們中農福安始終以貢獻社會、幫助農民為出發點。唯有把高質量、低成本、自動化、環保節能、烘干作物多樣化的產品賣給農民,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民創造更大的效益,方能讓我們“中農福安”的品牌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