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第十八屆水稻優質高產理論與技術研討會在南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水稻育種專家匯聚一堂,共同為培育優質高效、高產穩產、綠色安全的水稻新品種把脈獻策。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作物學會栽培專業委員會(水稻學組)、中國作物學會水稻產業分會主辦,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作物學會承辦,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宋寶安、張洪程以及廣西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鄧國富等專家出席了會議,并分別作了精彩的專題報告。
其中,陳溫福院士以“中國粳稻發展戰略”為主題,深入分析了國內外粳稻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對指導我國粳稻產業發展具有較高參考價值;宋寶安院士圍繞“綠色農藥研究現狀與展望”,就大家最關心的“怎樣才能做到科學用藥”問題進行把脈獻策;張洪程院士聚焦“長江經濟帶水稻生產綠色發展”,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戰略性、針對性的建議。
鄧國富則圍繞“廣西水稻產業發展現狀與科技創新”,跟大家分享了水稻重要成果及先進經驗。他稱,廣西屬于典型的華南雙季稻區,歷史上一直都是稻米主產區之一,常年播種面積3000萬畝左右(占全國的7.0%)。1974年,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廣西是最早實現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的單位之一,是國家特等發明獎受獎單位之一,全國雜交水稻十大功臣中,廣西占三位。桂99是國內應用面積最大的水稻三大恢復系之一,在全國排名第二,廣西排名第一。
廣西乃至華南稻區高溫高濕氣候非常不利于雜交稻優質化育種,廣西農業農科院水稻科技人員仍堅持不懈地改良雜交稻的品質,育成的優質雜交稻組合秋優1025、美優998、百優838、秋優998、青優998、綺優293、百優1025等一批達到國標優質米標準的雜交稻品種,實現了雜交稻品種品質的三級跳,大大提高了廣西稻米在華南稻區市場的競爭力,相關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廣西科技進步特別貢獻獎。
在超級稻選育方面,廣西育成的桂兩優2號、特優582、豐田優553等8個品種被認定為超級稻,首創了“超級稻+超級稻+冬種”的年畝產達1400公斤左右的“一年雙超三熟”種植新模式。豐田優553是國內弱感光雜交稻中米質最好的超級稻品種,以1550萬元成功轉讓。
此次研討會期間,與會專家及代表還到南寧市賓陽縣大陸村“稻花鄉里”生態綜合示范村、南寧市賓陽縣武陵鎮馬王村基地進行了參觀。
水稻烘干機_水稻烘干塔_稻谷烘干機_稻谷剝殼機_稻谷碾米機_稻谷水分測定儀_環球糧機網【www.jpdesign.cn】